網店營業執照受冷遇 山東工商尚未接到申請
本報濟南7月7日訊 7月1日開始實施的個人網店“實名制”,還將逐步對具備條件的網絡銷售個人實施工商登記制度。記者從工商部門了解到,“網店新政”實施已近一周,我省工商系統尚未接到一份此類登記申請。
近年來,隨著電子商務熱潮興起,選擇網上開店鋪的個人和商家日益增多。然而,由于網絡市場尚處發展初期,網絡經營更多的是靠經營者自律,網絡交易中暴露的問題越來越多,成為近幾年消費者投訴的焦點之一。據中國消費者協會統計,2009年互聯網服務投訴量較上一年上升 38.9% ,位居投訴增幅第3位,多集中在商品質量問題、訂單與實物不符、售后服務不完善、夸大商品功效等方面。我省是網絡商品交易大省,網購引發的新型消費糾紛頻頻出現。據省消協統計,去年全省互聯網投訴比上一年同期增長23.24% ,成為2009年全省十大投訴熱點之一。
為加強對網店經營者的信用監管,規范網店銷售行為,保護消費者合法利益,國際工商總局從7月1日起,在全國施行《 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規定,個人開網店要向網絡交易平臺提交姓名和地址等真實身份信息,具備登記注冊條件的,要依法辦理工商登記注冊,被稱為“網店實名制”。
據了解,推行“網店實名制”后,網店經營者可通過網絡交易平臺發放的電子證書,提高網店信譽,增強可信度;而消費者則通過“實名制”,也能更好地了解網店的真實信息,并對網絡市場產生極大的規范效應。不過,有網店店主擔心,一旦在工商部門留下“營業信息”,是否意味著稅務部門將很快找上門來收稅?
對此,工商部門有關人士結合“辦法”如此解釋,“個人網店實名制”并不等于“強制辦理營業執照”。按照“辦法”,網店店主應當主動向淘寶網、阿里巴巴、聯通、移動等網絡交易平臺服務商提交個人真實信息,此舉意在強化網絡交易平臺對網店店主的審查責任。另外,“辦法”中并沒有強制個人網店經營者進行工商登記或者強制辦理營業執照的條款,也就是說,現階段,辦不辦營業執照,完全取決于網店店主的“自覺自愿”。
記者了解到,“網店新政”實施多日,截至目前,我省還沒有一位網店店主前往工商部門申請營業執照。不過,從鼓勵網絡市場發展,逐步監管規范的職能出發,各級工商部門已經按照國家工商總局的部署,通過網絡交易平臺開始摸底網店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