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大專院校擴招以來,學生就業難的聲音就不絕于耳。而在吸納就業人才的行業中,IT業借助其高速發展獨具一幟。相關數據顯示,在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中國IT產業在2008年的復合增長率是22.4%,與眾多衰退行業形成鮮明對比。根據有關機構調查,目前我國IT技術人才中,許多人曾經參加過IT培訓。而作為IT培訓領域的領頭羊,北大青鳥IT教育已經累計培養了近40萬畢業學員,無疑是生產IT技能人才的大戶,也因此被稱為IT行業的“黃埔軍校”。
教育改變生活
從北大青鳥走出的侯天驕是北大青鳥具有代表性的學員之一:沒有上過大學,通過參加IT培訓,憑借優異的實踐技能被微軟聘用,從而完成了人生的重大轉變。
在混沌和迷茫中,侯天驕覺得是北大青鳥給其指明了方向:“突然覺得人生的路并非是重點高中、理想大學這一條路可以走,它可以更豐富,更充滿挑戰。學校的老師比我預想的要負責任的多。教每門課程的老師都是在軟件開發行業打拼多年的行家里手,講的內容自然也不會是空洞的用不到的東西。老師們會著重發展我的特長,給我制定一個合理的學習計劃。”走上工作崗位之后,正是這段IT培訓打下的良好基礎讓他在高手云集的微軟如魚得水。
而對另一名畢業于北大青鳥的學員李平平而言,她所受益的不僅僅是課本上的某個知識點。“我以前是個很自卑、內向的人,每當想到要站在許多人面前講話,我就覺得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來到北大青鳥后,為了讓我開口說話,老師使用了各種‘法術’,看我越往后排縮就越提溜到前面去演講。慢慢的,我的自信心就鍛煉出來了。” 經過在北大青鳥的培訓,綜合素質的提高使李平平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還未畢業即被一家知名IT企業聘用。
立足就業 準確定位
為緊跟IT行業發展潮流,保障課程產品的先進性和適用性,北大青鳥IT教育平均每十八個月就要對課程進行升級更新。2009年10月,北大青鳥IT教育所發布的網絡工程師培訓新產品BENET3.0,則在教材的開發理念和內容編排上開創了全新的方式。與傳統教材的編排方法不同,BENET3.0不是以知識點來構建課程內容,而是以更為貼近實際工作的問題點為主要框架。通過對1680家企業招聘職位信息的收集、分析、對比,對56個城市的120家企業,160位業內專家的深入訪談,搜集了800多個目標崗位工作問題為教材的核心內容。學生通過學習和解決這些問題,可以快速獲取資深人士的寶貴經驗,積累相當于2年的實際工作經驗。實現了職業教育課程與企業實際工作需求的全面契合。
標準化:人才規模化培養的最強保障
2000年,北大青鳥IT教育開創性地將特許經營模式引入教育培訓行業,正是借助模式的成功,北大青鳥成就了行業領頭羊地位。
如何在規模化發展的教育機構中還能保障相當標準的教學質量?在北大青鳥IT教育,一本全部內容包括1400項細則的《北大青鳥IT教育標準化手冊》就是答案:全國兩百余家培訓中心,從教室機房的布置、教學程序、課程設置、教師資格、人事管理等,只要關系到培訓中心生存和發展的大事小事都是按《北大青鳥IT教育標準化手冊》統一、規范的標準進行。如果進入兩家以上北大青鳥APTECH培訓中心就會發現,統一的教學體系、教學過程、配置等標準“制造”,就像在麥當勞就餐一樣。
傳統的教育理念認為,不同的老師教出的學生不同,教師個體的差異必然帶來教學質量的差異。但是,由于北大青鳥IT教育嚴格實施了標準化運作,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個體差異帶來的教學質量的差異,他們把優秀教師身上比較科學的教法提取總結,供其他老師學習,從而實現教學的全面高質量。
從2003年開始,北大青鳥IT教育正式提出“教育標準化”的概念,在業界率先推行標準化。圍繞“教學質量管理”這一核心內容,制定并規范整個體系的標準化流程。不僅課程名稱、課程內容等外在形式要做到標準化,在授課時間、授課過程、授課方法、考試環節等教學工作的各方面均要求做到標準化。北大青鳥IT教育將一批優秀的具有軟件開發經驗和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經過一線大量實踐所積累的有效經驗固化下來,形成教學過程的標準化模式,囊括了教學經驗、內容和方法的方方面面,從而使教學達到最佳效果。
經過十年的發展,北大青鳥IT教育累計培養了近40萬學員,向摩托羅拉、亞信、聯想、方正、新浪、搜狐等眾多IT企業輸送了大量的生力軍,成為IT業名副其實的“黃埔軍校”。